节水型高校建设,我们一直在行动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现状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自2020年学校成功入选甘肃省首批“节水型高校”至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后勤管理处再接再厉,通过继续完善供水用水管理制度、创新监管运营模式、构建新型运维机制、优化节水设施设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了我校“节水型高校”建设成果,2021年和平校区人均年用水量由2020年的25.1m3降低至24.3m3,远低于北方高等教育年用水定额先进值33m3/人。
2022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以此为契机,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倡导全校师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荣辱观,合理节约用水。期间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永锋对和平校区供水用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和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等部门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海报和电子屏等途径就本届中国水周主题、校园节水倡议书、节水好习惯等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及时组织全校师生线上观看省水利厅举办的“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直播活动等。
节约用水是一项学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任重道远。后勤管理处将致力于在探索节水新途径、管理新机制、运营新模式、服务新智慧等方面下狠功夫,全方位解读学校水务现状,力争涵盖供水、节水、污水、雨水、中水和直饮水,做到“六水”共治。积极推进创建“示范性节水型高校”工作,将我校建设成为真正的绿色节约型校园。(潘旭/文,慕宝龙/审核)
上一篇:贾国江主持召开定西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03-22 ]下一篇:石善儒一行督查定西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04-06 ]
- 热点图文